衡御正人物志 | “双剑合壁”——再编职业新历程

    近期,我们有幸采访了周翌琼顾问,就金融行业转型律师过程中所想所得进行分享,让我们来听听她的一些“心声”。

1、十五年的金融行业经验,让我对金融行业法律服务有了更独到的见解。
    在银行体系工作的十五年中,我主要在招商银行及上海农商行工作,主要负责境内外融资、跨境并购贷款、银团贷款等大型跨境类、创新类、非标类的金融业务,标的企业的行业涉及了医药、生物、影视娱乐、物流及各类新经济等行业,伴随着这些近些年快速发展的优质企业共同前进。
    在执行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法律架构及合规性问题非常重要,往往能够决定一个金融产品或融资方案是否可以最终执行,如此就要求律师除了基本的法律功底外,首先要了解商业实质,还要非常熟悉银行对各类项目的执行要求,最后应该能够准确地把握监管部门对创新项目的监管政策及落地要求,可以说是律师必须要为整个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既贴切商业又符合监管要求的综合法律服务。随着金融行业不断地创新,金融行业法律服务也是在不断接受挑战,持续创新的。


2、 银行提供的优质平台,让我在处理大型跨境并购及金融项目时得心应手,也让我在转型成为律师时有了更多的经验。
    随着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寻求海外上市的机会,他们也更青睐借力于银行金融产品进行短期过桥融资或者对原有公司海外架构做一些调整布局,尤其是新兴行业的独角兽们。这个过程中企业都会大量使用银行的境内外融资产品解决资金调配的问题。比如内存外贷、外保内贷等等。因为涉及到资金的跨境流动,所以对于外管政策以及银行操作规程需要和客户有大量的沟通,大多数的企业客户对于外管的政策还是相对缺乏经验的,同时也有行业经验不足的中介机构会疏漏一些在实操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导致前期文件上的疏漏,最后成为影响到企业后续股权变更上的障碍。商委、外管、工商、税务、银行 ……因为各个行政部门把控的环节和关注的重点可能都不同,所以对于一份文件具体要求也可能不一样。比如我曾经服务的某企业赴香港上市,由于最初的VIE架构搭建的不规范导致在做股东个人返程投资的问题上困难重重,同时也由于最初起草的公司章程不够严谨导致在进行外转中的屡次变更中延误时间。最后我们协助企业沟通解决了大量的问题,使其顺利完成一系列变更,但这些问题其实是在最初通过服务方案设计或者细节梳理都可以避免的。


3、我现在选择的衡御正平台能让我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我们团队成员大多都在各自专业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碰到复杂的案件,我们以团队化去共同处理疑难问题。衡御正通过对律师服务领域划分以及结合原有实战工作经验,成立专业化的律师队伍,更为全面细致的从多角度服务客户。而今后我将利用我的金融服务经验,重点以金融服务为切入口提供更全面的专业化的法律服务,从企业使用金融产品服务及其合规性等角度给予更多的有力支持。如果说金融服务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加速器,那么法律服务就是整个加速过程的风向标,方向对了才能事半功倍。



4、以经济犯罪及刑民交织的案件处理为主体,以资本市场、金融法律服务为双翼的衡御正框架,让我能更好的服务客户、维护客户的正当权益。
    用“相爱相杀”来形容金融发展和监管的关系很贴切。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无疑诞生出新生事物和新生行业,而监管也在不断追随他的脚步填补空白。前几年的p2p网络借贷,大数据金融、第三方支付市场等场景案件大量涌出,到上海最新的关于比特币财产案件宣判,我们都看到监管的影子。互联网金融业的兴起,带来了市场经济的繁荣,但不以法律合规为风控底线的金融产品和运营又将面对怎样的无序生长?从金融从业者及法律人双重角度来看,我认为市场的变化对金融从业者会带来更高的要求,因为很多基于市场产生的金融产品还没有明确的相关法律规则去约束和保障的,要通过法律原则以及大量实践经验去摸索试探。同时我们的监管部门从未放松监管要求,尤其对于跨境资金的流动、非标准产品、多层嵌套的金融产品以及过度包装的产品,近年来都一直有新政策进行制约。如此就要求在金融从业人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大量法律知识。
    未来我们衡御正律师团队会在现有优势方向拓展更多金融法律服务内容,把我们在多年深耕金融领域的经验优势挖掘出来,切实抓住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和盲点,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更完善的法律服务。
本所王怡敏、夏春琴律师作为外聘专家参与《上海市沿海边防治安管理条例》立项论证 衡御正案例|逆转!上海衡御正律师事务所在一起经贸仲裁案件中逆转翻盘,顾问单位避免亿元损失!